学生活动2

学生活动2
更多+
  • 作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发布时间:2022-04-29
  • 浏览次数:219

      4月26日,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办开展了实验物理教研室春季学期思政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参加人员有教育学部王彦教授团队的三位教师、学院多位领导、实验物理教研室全体教师,以及实验室全体教辅人员。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周厚兵老师主持进行。

      活动首先由魏代会院长进行发言,魏院长指出:物理是理论性、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大学物理实验也是一门基础课程。2021年我们进行了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和大学物理专业实验教材方面的建设。虽然在教材建设过程中,我们着重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大学访问时,进一步指出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实验物理教学过程中,相关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鼓舞着我们的同时,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等,都均属于课程思政范围。我们学院对于课程思政建设仍然薄弱,应该挖掘更多的课程思政元素,希望为育人、一流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作更多贡献,并取得更多好成绩。

      活动第二部分由王彦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为:“课程思政——理念、设计与实施”。王彦教授表示,高等学校讲授有两类课程,两种学问,一种是教授“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另一种是教授“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在这两者中,前者显然更重要,这也就是我们“育人”价值的体现。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则使得我们的教育“如盐入水”。目前我们的思政元素融入,普遍存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不明”、“教师育德能力与意识薄弱”、“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充分”四个方面的困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课程思政从根本上可以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王彦教授从多个物理教学的案例入手,分享了在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职业素养等。

      活动第三个部分为研讨环节。参会人员就大学物理实验相关课程的思政建设,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如刘富池老师提出:大学物理也已经进行了一部分改革,但物理实验本身跟理论有区别,更多强调动手能力培养,课时也比较有限,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比较困难,更多的在科学史观方面讲一下,后面更多的进行实验操作+现场指导,更多的模块的融入也比较困难,这方面如何解决?王彦教授针对上面问题,指出:在课程思政方面,当老师有这方面意识时,就会进行实时的点播。在指导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渗透,而不是进行停下来专门讲。在实验记录过程中、实验过程中都可以融入思政意识。实验老师需要有这方面的储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哪方面的资源可以调用,这样在实验课的时候方便调用等。

     本次教研室思政活动的举办,体现了学校和学院对于课程思政教育重视的同时,也对实验物理相关课程的思政教学有了极大的帮助。

(撰稿/朱长明   审核/孙小军)